|
2025-01-13 09:10·一抹微风He
以豪放著称的婉约大家
图片 辛弃疾与苏轼并称 “苏辛”,是豪放派词人的佼佼者,以 “词中之龙” 的赫赫威名闪耀千古。一提到他,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,便是那豪情万丈、气吞山河的豪放词作。诸如 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,短短数字,将一位壮志满怀、渴望驰骋沙场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,让读者瞬间被那炽热的爱国情怀点燃;又如 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,借古喻今,抒发着对往昔英雄伟业的追思与对当下山河破碎的悲愤,笔力千钧,尽显豪迈之气。 后人阅读辛弃疾的豪放词,总会热血沸腾,心情激动,感受到爱国之气的感召,感受到英雄之气的鼓舞。不过,辛弃疾众多词作品中,并不都是豪放词。毕竟,婉约词乃是正宗,辛弃疾的文采和情思足以胜任婉约词,也会有含蓄婉约表达的时候。当我们轻轻翻开他的词集,细细品读,会惊喜地发现,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,竟也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,他的婉约词温润而细腻,同样能淌入人心深处。 十首婉约词作赏析 《青玉案・元夕》:繁华中的落寞坚守图片 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 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,当时社会动荡,民族矛盾尖锐,辛弃疾虽身处逆境,政治上屡遭排挤,却始终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词的上阕,辛弃疾用如椽巨笔勾勒出元宵佳节的热闹非凡:东风拂过,仿若催开了千树繁花,烟火盛放,又似繁星如雨般纷落;宝马雕车在香风四溢的道路上穿梭,凤箫悠悠,明月高悬,整夜鱼龙花灯舞动不停,好一幅盛世欢歌图!下阕,他将目光投向人群中的女子,蛾儿雪柳、黄金缕饰,笑语嫣然,暗香飘散。而就在众人都沉醉于这繁华喧嚣之时,辛弃疾笔锋一转,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,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的佳人,却悄然独立于灯火稀疏、清冷孤寂之处。这位佳人,又何尝不是辛弃疾自我心境的映照?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,在热闹的尘世中,坚守着内心的高洁与孤傲,哪怕不被理解,也要守着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清明。 《西江月・夜行黄沙道中》:夏夜的悠然闲适图片 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 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 公元 1181 年,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,被免罢官,回到上饶带湖家居。在这期间,他写下了这首清新自然的词作。一个明月高悬的夏夜,清风徐徐,树枝摇曳,惊起了栖息的鹊儿,半夜里蝉儿依旧鸣叫不止,仿佛在奏响一曲夏夜的乐章。词人走在黄沙道上,鼻尖满是稻花的清香,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声,它们似在欢快诉说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景。抬眼望去,天边稀稀落落挂着几颗星星,山前已飘起微微细雨。正当词人有些焦急之时,峰回路转,那熟悉的社林边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。整首词没有华丽的辞藻,纯用白描手法,将夏夜乡村的美景、丰收的喜悦以及词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完美融合,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,感受到那一份融入自然的惬意与宁静。 《清平乐・村居》:田园的质朴温馨图片 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? 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最喜小儿亡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 辛弃疾长期未得任用,闲居江西上饶二十载,与乡村生活亲密接触,对田园之美、人情之暖有了深切体会,由此写下诸多农村题材佳作,这首便是其中经典。低矮的茅屋,屋前溪水潺潺,溪边青草茵茵,一幅典型的乡村画面映入眼帘。屋内,一对白发苍苍的翁媪,带着微醺醉意,用软糯的吴地方言互相打趣逗乐,满是岁月沉淀后的温情。户外,大儿子在溪东豆地辛勤锄草,二儿子专心编织鸡笼,小儿子则是最俏皮可爱的那个,横卧在溪头,悠然剥着莲蓬。词人以白描手法,寥寥数笔,勾勒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温馨,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,却处处流淌着平凡日子里的幸福,饱含着辛弃疾对这种简单、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。 《生查子・独游雨岩》:独游的清幽孤寂图片 溪边照影行,天在清溪底。天上有行云,人在行云里。 高歌谁和余,空谷清音起。非鬼亦非仙,一曲桃花水。 此词作于辛弃疾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期,具体年份虽难考证,但无疑是他落寞心境的真实写照。雨岩之地,景色清幽奇丽,辛弃疾独自漫步溪边,只见溪水清澈见底,蓝天、白云、人影皆倒映其中,仿若人在画中,行于天上云端,这般空灵景致,本该令人心旷神怡。然而,当他一时兴起,放声高歌,渴望有人应和时,回应他的却只有空谷中传来的清音。“高歌谁和余” 这一问,问出了多少孤独与无奈,多年来,他力主抗金,却知音难觅,反遭排挤。在这远离尘嚣的雨岩,他的壮志豪情只能在山水间空响。那 “一曲桃花水”,潺潺流淌,恰似他内心无法言说的孤寂与苦闷,在静谧的山谷中悠悠回荡。 《鹧鸪天・陌上柔桑破嫩芽》:乡景中的隐忧暗愁图片 陌上柔桑破嫩芽,东邻蚕种已生些。平冈细草鸣黄犊,斜日寒林点暮鸦。 山远近,路横斜,青旗沽酒有人家。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。 南宋淳熙八年,辛弃疾遭受弹劾,隐居上饶。彼时的他,满心抱负无处施展,在乡居生活中,将目光投向乡村日常,写下此词。词的上阕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早春图:田间陌上,柔桑初绽嫩芽,邻家蚕种已开始孵化,平缓山岗上,细草茵茵,小黄牛欢快鸣叫,夕阳余晖洒在寒林,暮鸦点点栖息枝头,动静相宜,满是春的活力。下阕视野渐宽,山峦远近错落,道路纵横交错,青旗飘扬处,酒肆隐现。可就在这看似明快的画面之后,笔锋突转,“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”,城里娇艳的桃李花畏惧风雨侵袭,而溪边毫不起眼的荠菜花,却在春光中肆意绽放。这一对比,既是自然之景的对照,更是社会现实的隐喻。辛弃疾以他的敏锐洞察,借景抒发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、风雨飘摇局势的隐忧,于婉约笔触中暗藏深沉的家国之思。 《摸鱼儿・更能消几番风雨》:春日的幽怨悲愤图片 更能消、几番风雨,匆匆春又归去。惜春长怕花开早,何况落红无数。春且住,见说道、天涯芳草无归路。怨春不语。算只有殷勤,画檐蛛网,尽日惹飞絮。 长门事,准拟佳期又误。蛾眉曾有人妒。千金纵买相如赋,脉脉此情谁诉?君莫舞,君不见、玉环飞燕皆尘土!闲愁最苦。休去倚危栏,斜阳正在,烟柳断肠处。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南归后,南宋朝廷主和派当道,他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屡遭打压,壮志难酬。上阕开篇,便是对春光匆匆消逝的痛惜,风雨几番,春天就要离去,词人因惜春而怕花开太早,更不忍见落红满地。他苦苦挽留春天,诉说着芳草连天已阻断归路,可春天却默默不语。只剩那画檐下的蛛网,整日徒劳地黏着飘飞的柳絮,恰似词人自己,空有心力,却无力回天。下阕笔锋转入历史典故,以陈阿娇失宠长门宫,千金难买相如赋,暗喻自己怀才不遇,遭人嫉妒排挤。“君莫舞,君不见、玉环飞燕皆尘土”,更是对朝中奸佞小人的怒斥,警告他们莫要得意忘形。最后,词人回归眼前,斜阳笼罩烟柳,满目凄迷,正如他内心的愁苦,无尽蔓延。整首词将伤春之情与身世之感、家国之恨交织,借婉约之笔,抒激昂悲愤,读来令人唏嘘不已。 《鹧鸪天・送人》:离别的豁达沧桑唱彻《阳关》泪未干,功名馀事且加餐。浮天水送无穷树,带雨云埋一半山。 今古恨,几千般,只应离合是悲欢?江头未是风波恶,别有人间行路难。 辛弃疾一生宦海浮沉,送别友人自是常事,这首送别词却别具一格。开篇化用王维《阳关曲》,唱罢离歌,泪水未干,尽显离别之伤。可随后一句 “功名馀事且加餐”,笔锋一转,将壮志豪情暂且放下,劝友人保重身体,莫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,这既是对友人的关怀,又何尝不是他历经沧桑后的通透。放眼望去,水天相接处,无穷树影随水流逝,雨中阴云沉沉,半掩青山,那苍茫的景致,恰似词人心中的怅惘。从古至今,人间恨意千般,难道只有离别才是悲、相聚才是欢吗?末句 “江头未是风波恶,别有人间行路难”,如一声长叹,道尽人生坎坷。江上风波虽险,可人间仕途、世事的艰难险阻更甚于斯,在离别的哀愁中,融入了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感慨,尽显豁达又沧桑的情怀。 《一剪梅・记得同烧此夜香》:相思的绵缠愁肠图片 记得同烧此夜香,人在回廊,月在回廊。而今独自睚昏黄,行也思量,坐也思量。 锦字都来三两行,千断人肠,万断人肠。雁儿何处是仙乡?来也恓惶,去也恓惶。 辛弃疾的词,多豪迈激昂或沉郁顿挫,可这首却满是柔情相思。遥忆往昔,月夜回廊,与心爱之人一同焚香,温馨甜蜜。彼时月光洒在回廊,照着相依的两人,良辰美景,刻骨铭心。可如今,只剩自己孤身一人,在黄昏暮色中徘徊,行止坐卧,满心都是思念,无法排遣。“锦字” 指代书信,收到的不过寥寥几行,却字字如刀,断人肝肠。抬头问大雁,你们究竟飞向何方仙境?大雁来去匆匆,似也带着几分凄惶,更映衬出词人盼归不得、相思无尽的愁苦心境,将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我们看到了辛弃疾铁骨之下的绕指柔肠。 《丑奴儿・书博山道中壁》:少年与成年的愁滋味图片 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 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,却道 “天凉好个秋”。 辛弃疾一生坎坷,多次被贬,此词便是他被贬官闲居期间,路过博山道时所作。上阕回忆少年时光,那时未经世事,哪里懂得真正的忧愁,不过是学着文人墨客,喜欢登上高楼,为了写出新词,勉强说些愁绪,这种愁,是无病呻吟,带着少年人的懵懂与纯真。下阕笔锋陡转,如今历经沧桑,尝遍人间冷暖,心中愁绪万千,可当真要倾诉时,却又欲言又止。千般愁绪,最后只化作一句 “天凉好个秋”,看似淡然,实则饱含无奈与深沉。这简单的词句,道出了岁月的磨砺,从少年到成年,愁的内涵已然改变,成长的苦涩、壮志难酬的悲愤、对家国命运的忧心,尽在这欲说还休之中,让人为之动容。 《南歌子・万万千千恨》:女子的怨念情思图片 万万千千恨,前前后后山。傍人道我轿儿宽。不道被他遮得、望伊难。 今夜江头树,船儿系那边。知他热后甚时眠。万万不成眠后、有谁扇。 辛弃疾以独特视角,模拟女子口吻写下此词。开篇以 “万万千千恨” 直抒胸臆,女子心中怨念如群山连绵无尽。她坐在轿中,旁人只看到轿子宽敞,却不知轿子遮挡了她望向心爱之人的视线,一个细节,将女子的思念与嗔怨尽现。下阕场景转换到江边,女子心系爱人,想象着今夜他的船停靠在哪边江头树旁,又担心他受热难以入眠,更进一步,就算睡不着,又有谁在旁为他扇风消暑呢?层层递进,把女子在爱情中的细腻心思、牵挂眷恋描绘得入木三分。辛弃疾借女子情思,展现出别样的婉约细腻,让我们看到他对女性心理精准的揣摩与刻画,于柔情中见功力。 结语图片 辛弃疾的婉约词,宛如一扇通往他内心深处的隐秘之门,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豪放词人在豪情壮志之外,那细腻、柔情、深沉的一面。他用婉约的笔触,书写着生活的点滴、爱情的酸甜、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家国命运的隐忧,每一首词都似一颗晶莹的露珠,折射出他复杂而璀璨的精神世界。这些词作,无论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,还是对后世词人的启迪,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。希望通过这十首词的赏析,能让大家重新认识辛弃疾,走进他的婉约天地,感受那穿越千年仍熠熠生辉的词韵魅力,在忙碌的生活中,觅得一份诗意的宁静与心灵的慰藉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
